二维码是什么原理?第一次有人说得这么明白!
导读:生活在数字时代的我们,很多场合都用到了二维码。看网页要扫二维码,加好友要扫二维码,甚至在楼下卖水果的大爷,都支持扫码支付了。你有没有想过,这个长得很奇怪的东西,是怎么来的呢,又是什么原理呢
那么二维码是怎么出现的,是如何工作的呢?
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
常见的二维码为QR Code
最早于1994年被日本公司Denso Wave的腾弘原发明
并且由原来的条形码改造而来
相比条形码数据能力存储能力都大大提升
最先的二维码是彩色的
主要用来追踪其公司旗下汽车零部件维修等情况
后来在此基础上
为了提高工作效率Denso Wave公司又改进出了今天常见的黑白
二维码的生成原理是:
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编排规律在二维方向上分布
采用黑白相见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
为了让计算机识别
就要利用计算机内部逻辑
用数字“0”和“1”作为代码
同时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表示文字数值信息
白块表示的就是二进制的“0”
黑块就是“1”
摄像头识别出颜色和排列就能解读出二维码包含的信息
在QR码上
不同的区域
则表示着不同的信息
安静区域:空白边框,可以将代码与其他打印信息隔离(例如,在脏信封上,报纸的黑白打印或污迹产品包装上)。
Finder模式:三个角落中的大黑色和白色方块可以很容易地确认这是一个QR码。由于它们只有三个,所以很明显代码的哪个方向以及它指向的角度(除非代码在某种程度上被部分遮挡或损坏)。
对齐模式:这确保代码可以被破译,即使它是扭曲的(以某个角度查看,打印在曲面上,等等)。
定时模式:在三个取景器模式之间水平和垂直地运行,由交替的黑色和白色方块组成。时序模式可以轻松识别QR码中的各个数据单元,在代码损坏或失真时尤其有用。
版本信息:QR码标准有各种不同版本;版本信息(位于两个取景器模式附近)简单地识别在特定代码中使用哪一个。
数据单元:每个单独的黑色或白色方块不属于标准特征之一(时序,对齐和其他模式),包含代码中的一些实际数据。
总的来说
目前二维码已经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
也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~